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4组男子花剑个人赛中,一位来自江苏的小选手吸引了全场目光,年仅13岁的姜鑫瑞以黑马之姿连克多名种子选手,最终斩获银牌,赛后,这位戴着眼镜、略显文静的男孩语出惊人: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站在剑道上,你只能靠自己。”
姜鑫瑞与击剑的结缘始于一场校园推广活动,当时年仅9岁的他被教练手中的剑所吸引,从此开启了与这项绅士运动的四年情缘。
“最初只是觉得帅,穿着白色击剑服,手持长剑,像极了电影里的英雄。”姜鑫瑞回忆起初学击剑时的情景,眼中仍闪烁着光芒,新鲜感很快被枯燥的基本功训练所取代,每天数百次的弓步练习、数千次的出手动作,让这个当时才四年级的孩子几度想要放弃。
“有一次我哭着对妈妈说不想练了,太累太枯燥,妈妈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带我去看了一场高水平比赛。”姜鑫瑞描述着那个转折点,“看到选手们在剑道上优雅而凌厉的对决,我忽然明白了所有基本功的重要性,第二天,我就自己起床去训练了。”
教练李俊峰评价道:“鑫瑞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选手,但他有着超乎常人的专注力和自我驱动能力,四年间,他几乎没有缺席任何一次训练,即使生病也会在场边观察学习。”
本次全国锦标赛是姜鑫瑞参加过的最高级别赛事,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少年选手,他小组赛阶段表现并不理想,以3胜3负的成绩勉强晋级淘汰赛。
“小组赛结束后,我差点以为自己要止步于此了。”姜鑫瑞坦诚地说,“但李教练告诉我,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胜负上,而是要专注于每一剑的质量,站在剑道上,你能依靠的只有自己。”
这句话在淘汰赛阶段得到了完美诠释,首轮面对赛会4号种子,姜鑫瑞在10-14落后的危急情况下连得5分,实现惊天逆转,随着比赛深入,他越战越勇,最终杀入决赛。
“每场比赛都是心理战。”姜鑫瑞分析道,“当你独自站在剑道上,面对对手和裁判,还有看台上的观众,那种压力是平时训练无法模拟的,但正是这种压力让我快速成长。”
决赛中,姜鑫瑞面对的是去年冠军得主,最终以两剑之差惜败,但当摘下头盔时,他脸上绽放的是自信的笑容,而非失败的沮丧。
“我从没想过能进决赛,每一场比赛都是超额完成任务,这次比赛让我相信,只要全力以赴,我有能力与任何对手抗衡。”
优异成绩的背后,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,姜鑫瑞每天放学后都要进行两小时的高强度训练,周末更是全天候沉浸在击剑馆中。
“时间管理是最难的课题。”姜鑫瑞的母亲告诉记者,“既要保证训练,又不能耽误学习,鑫瑞常常在去比赛的路上写作业,在训练间隙背单词,这次期末考试,他仍然保持了班级前五名的好成绩。”
击剑不仅没有影响学习,反而培养了姜鑫瑞超强的专注力和效率。“击剑需要瞬间决策能力,这种能力也帮助我在考试中能够快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。”姜鑫瑞分享着他的心得。
在同学眼中,姜鑫瑞是个“低调的明星”。“我们知道他击剑很厉害,但他从不炫耀,有时候班会表演节目,他会教我们一些基本的击剑动作,很有趣。”同班同学刘畅说。
“场上只能靠自己”——这句姜鑫瑞反复强调的话,折射出击剑运动的本质特点,与团体项目不同,击剑是纯粹的个体对抗,选手需要独立应对场上的各种情况。
“在剑道上,没有队友可以依赖,没有教练可以随时指导。”姜鑫瑞解释道,“比赛开始后,所有决策都要自己做出,这种独立性一开始让我害怕,但现在我享受这种自己掌控一切的感觉。”
心理教练张薇分析道:“击剑运动培养的独立性能够迁移到日常生活中,我们观察到,击剑运动员通常比同龄人更善于独立解决问题,面对压力时也表现得更加从容。”
姜鑫瑞的班主任王老师证实了这一观点:“鑫瑞比一般孩子更加成熟和自律,班级活动中,他总能提出独创性的解决方案,并且勇于承担责任,这些品质与他在击剑场上的锻炼密不可分。”
谈及未来,姜鑫瑞表现出超乎年龄的理性:“我的梦想是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,但我知道这条路很长很难,现阶段的目标是打好基础,平衡好击剑与学习。”
姜鑫瑞将入选国家少年集训队,参加亚洲青少年锦标赛,面对更高水平的竞争,他既期待又谨慎:“我会继续享受每一场比赛,每一次站在剑道上的机会,成绩很重要,但成长更重要。”
教练李俊峰对弟子充满信心:“鑫瑞的最大优势不是技术,而是心态,他真正理解并接受了‘场上只能靠自己’这一现实,并且将这种独立性转化为优势,这种特质将支撑他走得很远。”
姜鑫瑞的崛起是中国击剑运动发展的一个缩影,随着这项曾经被视为“小众”的运动日益普及,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接触并热爱上击剑。
中国击剑协会数据显示,近年来青少年注册击剑运动员人数以每年超过20%的速度增长,各地击剑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提供了专业化的训练平台。
“击剑不仅锻炼身体,更培养人的气质和品格。”前世界冠军、现省队总教练王磊表示,“像姜鑫瑞这样的孩子正在改变人们对击剑的认知,他们证明了中国年轻人也能在这项欧洲传统强项中取得突破。”
随着2025年全运会临近,各省市更加重视击剑项目的发展,加大了青训投入,这为像姜鑫瑞这样的年轻选手提供了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。
姜鑫瑞的故事超越了体育本身,折射出当代青成长的新范式,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,自信和独立成为年轻人不可或缺的品质。
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”,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,是无数次挑战自我、突破极限的实践,而“场上只能靠自己”的认识,则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心灵觉醒。
教育专家指出,体育竞技为青少年提供了难得的挫折教育机会,在规则明确的竞争环境中,年轻人学会如何面对胜利与失败,如何在不确性中保持定力。
姜鑫瑞的父亲分享了他的观察:“击剑让鑫瑞明白,生活中很多挑战都需要独自面对,父母和教练可以引导和支持,但最终执行必须靠自己,这种觉悟比他获得的奖牌更加珍贵。”
夜幕降临,击剑馆再次亮起灯光,姜鑫瑞的身影又出现在剑道上,一次次地弓步、出击、防守,那把长剑在他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,划破空气的声音如同成长的节拍。
对于这个13岁少年来说,奖牌和成绩只是附加品,真正的收获是那个在剑道上逐渐自信、独立的自己,正如他所说:“每次比赛都是一次修行,每次站在剑道上,我都能发现一个更强大的自己。”
未来之路漫长,但有了剑道上的历练,无论面对何种挑战,姜鑫瑞都已经准备好了——自信而独立地迎接每一个未知的明天。